时间过去了太久。
说真的,我本来打算整整一年后再更一篇过往一年的经历,但现在确实有点耐不住了。我仔细思考了下原因,可能和我最近几天毕设写得差不多了闲下来了有关,可能和我经历的事情已经堆积到了一个程度有关,也可能和最近有关——好像最近我周围的人都在写总结。
其实 2 月份发出的那篇《给 1000 天前的自己-2》是在清库存,实际上很早就写了那篇但一直没发,这个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来。但认真算起来的话,已经是有十个月没有正经写过博客了。
我一开始还是希望自己是个技术人,博客也是技术博客的。但囿于自己实力确实有限,以及自己可能也不太适合学这个专业,所以学的并不是很深入,了解也不深刻,也没有多刻苦认真地学习。相反我天天 surf the Internet,畅游互联网世界。
好像又扯远了。说起上一次博客更新,还是 2021 年 7 月 28 号的那篇《记人生第一次互联网企业面试》。不得不说我的运气很好,2021 年的 7 月,那个夏天,一年过去了,大家可能对那个 “时代” 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我对它的印象深刻。那段时间,尤其是我在面试、以及拿到 offer 左右那段时间,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依旧如火如荼,各个公司 hc 充足。而我又面的是基架部门,所以感觉并不是特别 “卷”,面试前基本没做准备就通过了四轮面试拿了实习 offer。反观今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互联网好像真的 “入秋” 了。
字节
我非常感恩。
我这里不是 yygq 些什么,我是发自内心的。我对字节给我 offer 这件事就是充满感恩。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并没有多么丰富的项目合作经验,编程能力也不够强,但字节还是大发慈悲地要了我,我直接泪目。
我感觉我可以说,就实习那段时间是在做字节内部的 DevOps 平台。所以说虽然部门是 “产品研发与基础架构”,但是相对于存储、网络那些真正的基础架构,我所在的小组更像是 “基础架构中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中的基础架构”。而我恰恰喜欢这种感觉。
我干了四个月,这四个月里面说干活我也干活了,但无时无刻我都有一种在抢钱的感觉。特别是当组里的人知道我要继续读研的时候,大家对我的要求也就降低了很多。总的来说也就独立完成了三四个任务,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其他部门扯皮以及修复自己程序出现的问题。
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我的 mentor 们。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有几个 mentor,我是有两个。其中的哥哥教了我不少东西,还在我临走前请我恰了饭,交代给我不少未来要注意的地方。其中的姐姐也教了我不少东西,尤其是在中间一个月,我接手了一个从 2021 年 4 月就开始 delay 的需求(没错,delay 到了 10 月份),一个纯算法的需求让我写了 800 行蟒蛇代码,所以那段时间和这位姐姐的交流比较多,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但她最令我深刻的是我入职的第二天——那天我一边听东方虹龙洞的 EX 道中曲,一边熟悉平台。但是平台确实比较大(功能也挺杂的,我作为一个 fresh man 根本不能借助先前 20 年的生活经验来推断如何使用那个平台来完成我的目标,我想那么多 oncall 不是没道理的,谁第一次用都要有一个比较陡峭的学习曲线。作为一个内部平台,我觉得设计也不是很得体的,UI Design 要背大锅中的大锅),所以就端着电脑问那个姐姐(因为那个时候觉得另一个 mentor 好凶),她一下子就点到网易云音乐那里去了,然后跟我说了句:“抱歉,看到了你的二次元爱好。”
说起互联网企业实习,能给我这个年轻人留下印象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我那个时候还免费的三餐(三餐真的好好吃。刚入职的时候我在一个比较偏的工区,里面没有食堂,所以都是送的盒饭。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承包商提供的东西真的是非常好吃。不过后面换了个供应商,就觉得一般般了。中间我搬了一次工区,可以说是来到了上海最好的字节食堂所在地,那段时间我都过得很幸福。然而,也有让我感到悲伤的事情。我有位很好的朋友在 10 号楼,那个楼的供应商和我们楼还不太一样,总之就是比较拉胯。但这个拉胯是相比较而言的。其实人和人之间本身没有那么大的恶意,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人都是比较柔顺的。可是在网络上大家就是不一样,就是比较有攻击性,比较喜欢搞事情。而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这种攻击性我认为是被放大了的。大家没有因为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开发着诸如抖音、火山等产品的员工而保持与这些产品的用户截然相反的冷静和克制,而是与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这是让我觉得能够理解,但还是有些悲伤的事情。10 号楼的餐饮换过一次,差不多就是在我要离职的那段时间。我听那位好朋友说,她看到一楼有很多阿姨都在哭,她们被字节赶出去,手里只有一瓶对安慰她们当时心情毫无用处的饮料。她们也是字节跳动的员工,我不知道她们离开后会去哪里,还能找到怎样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有一种 “同病相怜” 的意味。我只是觉得很失落。)、免费的下午茶(这个也是个非常令我愉悦的点。字节早上 11 点钟上班,12 点就开饭,午休到 2 点钟,3 点钟就有下午茶,6 点钟又开饭,休息到 7 点随便看看代码,作为一个实习生其实吃完晚饭就可以走了,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但我还是不太好意思,在一开始的那两个月还是经常待到 9 点的。下午茶是我每天都要和一个同学分享的东西,基本上每一天我们拿到的东西都一样,真是有一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感觉呀!)以及房补(哎这里就要说到当时我租房的事情了。我是 8 月份入职,那个时候其实周围的房子都没有特别多的了,而且我在网上看了几家,线下也看了几家,发现那个时间段已经不存在 “性价比” 这个概念了——我觉得好的那就是贵,我觉得不太行的那就是相对便宜,但实际也不很便宜。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叹息为什么我不是上海人,为什么我的生源地没有互联网。泪目了。然后我离职的时间还是 12 月,这就导致那段时间根本没有人来租房,我只得把押金全给房东。合着四个月的班上下来,我也就赚了 8000 块钱,付给房东好几万。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会叹息为什么我在上海没有几间房子。不过回想起来,那段时间我住的还挺好的。我是一个人,租了一间离公司非常近并且空间还比较大的屋子。我在那里面复习、在里面睡觉、在里面吃外卖、在里面面试、在里面写代码,那间屋子承载了我不少的记忆。如果可以的话,我以后如果有一件小房子,我会把自己的房间装修成和那间屋子一样。这样看起来我好像是一个恋旧的人,笑死。)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肯定还是字节的企业文化——字节范:追求极致、务实敢为、开放谦逊、坦诚清晰、始终创业、多元兼容。我不想再像上面那样多说,这几个词我以后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
在字节实习的这段时间,我最想说的恰恰是我在这里不能说的。我其实很害怕我会因为无处可说、无处记录(当然本机是可以记录的但我并没有)而忘记过去的那段不该忘记、绝对不应该忘记、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的经历。说我感动自我也好,说我自娱自乐也罢,我想我忘不掉每一次见面。10 号楼的大厅、10 号楼食堂里面、24 号楼的大厅、24 号楼的饺子队、食堂旁的瑞幸以及我 last day + 1 的麦当劳。我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在哪天看到我这篇回忆录,可能按照我对你的猜测,你会觉得很尴尬。但尴尬就尴尬吧,谁让你运气不好看到了。
有些人,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面。
推免
这是个很复杂的事情。由于它太复杂了,所以我决定从 7 月 15 号开始讲。在复旦夏令营喜提 waiting list rk 1 之后,我觉得人生已经无望了。那个时候我对普通的自己比较自信,是没想到自己会被刷下来的(后面进行了一下横向对比,我得出了结果,就是本科阶段做的事情太少了。在复旦夏令营结束之后,我仔细学习了过往学长的经验,以及同年级已经拿到 offer 的同学的经验,了解到我无论是从简历的厚重上,还是从目的性与决心上讲,都差了很多)。所以我当时比较失落,开始了自己的科大之旅。
准确来说是科学岛之旅。虽然说科学岛也属于科大,但怎么看它都还是中科院的合肥物质研究所。毕竟里面好多老师在宣讲的时候,ppt 上的落款都还是中国科学院而非中国科技大学。说老实话,科大的夏令营让我感到了难以言述的不快。虽然我校并不是什么特别优秀的学校,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类也不算是什么优秀的学科。但是学校牌子放在这里,每年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在这里摆着,我也知道我们系的实力怎样,我自认为在知识的扎实程度方面是要略优于某些大学的。但科大计算机系夏令营我们学校只入了 4 个人,而我看到其他一部分大学都是 10 个左右,甚至还有 20 多个入营的。我并不是说我们学校我们专业就一定比他们好,我们的人就一定比他们强,我也不是为我没有入营而感到气急败坏,毕竟我自己知道我的水平,我的水平也不需要官方资格认证。如果我先前的学长学姐们没有和科大结下什么梁子的话,我只是觉得我们学校被科大研招办老师小看了,除此之外不多评价。我是爱自己学校的,我热爱着我所在的学校和院系,我认为,也一直认为,不仅由于这件事发生而认为:我们学校和院系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科大是 2021 年为数不多的线下夏令营之一。而有别于科大计算机的线下 A 营、线上 B 营,科学岛一下子就接纳了所有的营员,我觉得科学岛在这方面比较有诚意。而且那是暑假期间,志愿者们(其中有已经在科学岛上生活很久的学长学姐,甚至还有即将入学的,这令我感到惊讶)共同协作,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自信、坦诚、纯真的科学岛形象。科大线下营还给我们发了不少 “物资”,我非常喜欢科大发给我的蓝色书包(我想同类型商品在我们学校纪念品贩卖店应该能卖 60 块左右),也非常喜欢科大给我发的笔记本(科大的笔记本伴随了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过这是因为我这个专业不经常用草稿本。我自己写项目需要打草稿的时候、实习写算法思路以及写文档需要画图(这个就很蠢,飞书文档集成了 drawio,但是我一开始不知道,所以就用笔画图,还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 Logo 拍进去了,弄得我们组的人都没绷住)的时候、参加其他夏令营笔试的时候,都是在上面打的草稿。转眼过去了 10 个月,我还在用)。科学岛还给我们整了个晚会,那个晚会我很高兴,因为这种气氛有些像 2017 年的那个暑假,我想起了曾经参加过的另一个夏令营,那个夏令营也举办了晚会,虽然最后没去成哈哈。科学岛的旅游经历现在回忆起来很美好,但是当时参与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槽点,而我能记住这些槽点完全都是因为我把它们记录并转成文字或视频发送了出去。
科学岛是超发 2 倍 offer,因为那个地方比较偏,我对其评价是:“合肥小黄渡”。从科学岛回到学校后,我就开始准备字节三面。那个时候我想的就是:既然我的夏令营已经结束了,那就先把精力放在互联网大厂实习上吧!字节不仅是我人生第一次面的企业,同时它的面试也是我 2021 年暑假唯一一家面试。如果字节面试挂了,那我就好好复习专业知识,预推免再冲;如果字节面试过了的话……过了会怎样呢?我当时并不知道过了面试、入职字节意味着什么。前几天,也就是五一节假期期间,有学弟学妹问我后不后悔去字节实习,实习会不会对预推免造成影响,对于前者我的看法都是 “不后悔”,而对后者我的看发始终都是 “会产生影响”。看起来这二者很矛盾,如果我特别想外校读研的话,那无论如何都不应该继续字节面试,这明显是会有危害的。然而,不去字节实习在当时的角度看来确实一点害处都没有。可是我还是选择了继续面试。如果要问为什么的话,可能是我的自信心被打击了,所以需要找回点自信心吧哈哈。不过我觉得更大的是我希望见识真正的工作,在学校里面做再多合作项目,只是失败的不断重复而已,得不到太多东西。虽然我自认为有一点点自学能力,但是我还是一个任务驱动型选手。
好像又扯偏了。总之后面我就入住了我的出租房。在 8 月初到 8 月末的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好好实习。而到了 9 月初前后,很多学校开始预推免报名,我也就跟 mentor 说我要准备预推免面试,所以后面可能会划一点水。现在想来我的 mentor 好好,我在说这件事的时候,他还问我有没有什么他能帮上忙的。我当时以为是在客套,就说了句算了算了,我也不知道我需要被帮助什么,但他听我这么一说还真的跟我说了一些注意事项。
这个小节虽然名叫 “推免”,但是说了好多字节的事情。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字节里面的人与物,我可能做不出接下来的决定。参与实习诚然削减了我的复习时间,但我觉得按照我的性格,就算不去实习全身心复习,我也复习不进去多少。在预推免报名时,我纠正了先前夏令营填报时的失误——夏令营我全报的学硕。经历了字节实习的这一个月,或者说将近一个半月,我对我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清晰,我就是觉得我未来会选择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用一句话来描述就是:I’m a developer, rather than a researcher. 同时我也认识到我的简历比较弱,简历上面的 Experience 部分都是开发相关的经历,报学硕确实没有什么优势,也竞争不过那些本科发 paper 的,自己这辈子的境界可能就到这里了。所以在预推免阶段我就一股脑全部申请专硕。可能是预推免准入门槛终于降到了我的水平上,也有可能是我先前的策略起了作用,这次我被 “所有” 我填报的预推免院校给了面试资格。
这里简单说下我选择参加的几个预推免:中科院软件所、南大计科、浙大软工。
首先是软件所,我好像莫名其妙选了个不是很热门的实验室。没错,既然决定打工,就贯彻到底了,我报的是互联网软件技术实验室,应该是纯纯牛马的级别。也不出乎我的预料,只有三个人报,据说是三选一。我自认为笔试和面试表现都还不错,就是面试最后的英文简答答得确实不好。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也太拉胯了,三选一都选不到我。所以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我的准备真的是非常不充分。虽然我的面试表现最后一部分有些拉胯,但我当时面完是觉得自己稳了的。真的很可惜,我对自己的最低估计还要比我的真实情况乐观许多。
之后是南大计科,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我个人觉得南大计科没怎么想招我。我填报的是南大计科的中间件开发,因为当时觉得自己之前接触过也使用过一些(不过自己没写过),所以就一股脑填了。但没想到面试的时候问了我一堆数学和机器学习方面的问题,真的是把我问的很焦躁。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是:“简单描述一下 4NF”。我真的是吐了,别说什么 4NF,我上班的时候连 1NF 都不满足不是照样写东西?一个中间件开发的专业,不问我用过什么中间件,对中间件有什么了解,也不问操作系统、网络这方面的问题,反而问我什么 4NF、中心极限定理?或许这就是高校招生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差别吗?所以听到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就直接摆了——最后一个问题是 “你是觉得管得严一点好,还是管得松一点好?” 南大面试的全程,摄像头对面的那两个人一直挑战着我的脾气。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没什么可以多说的,就说了句:“如果老师懂的话管点也好,不过不懂就不要管。”
最后是浙大软工,我也觉得没什么好说的。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个浙软不是宁波的那个,而是浙大计算机学院下的软件工程。这个面试是群面,对面大概坐了五六个老师,在我自我介绍完之后,对面可能是觉得很无语吧,后面的问题也都是聊天性质的,诸如:“做项目的时候印象深刻的地方”、“怎么学习的” 之类的问题。面的过程中就感觉很失败,感觉自己的简历确实不好看,以至于对面没有什么问的出来的点。最后的结果也是 waiting list 104,非常的失败。当时是中午面的,面完后我直接发了个说说,说自己已经结束了,该打工打工,该保本保本。
在那之后一段时间,我开始说服自己保外失败的事实。这其中其实有着很多的原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的本科太过于失败了。也或许是我运气不太好,我好像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第一个学期的时候我直接把高中模式搬到了大学来,然后卷了个很不错的绩点(大概年级 5% 左右,毕竟我第二学期绩点没绷住平均下来还有 9% 的样子)。除此之外我一无所获。我没有成功进入校会,没有成功认识很多成功人士,没有在导论课上成功地进行小组合作(这里就要说到我的导论课了,当时我们班一共被分成 9 个小组,被老师选出来的小组长要么是前 OI 选手,要么是从小玩到大的垃圾佬,要么是有过一定开发经验的开发者。而我这个零基础人居然被选成了小组长,只能说是匪夷所思,这就让我接触到的大佬少了一个)。而且寒假我也由于家里的原因错失了一些机会。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我好像对于机会的把握能力一直很差,一直抓不住机会,直到我准备保外的那一刻。前面这些事情堆积起来给我在 Experience 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劣势,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同学看上去都挺成功。当然了其实我知道的,但让我再重走一边本科路我也不一定能顺利多少。失败,彻底失败。自身实力也不够,这确实是最重要的原因,但同时我真的想说我也缺少了一些些运气。既然实力和运气都不在我这边,那我就接受现实。所以在 9 月 24 号的时候,我答应了我校一位很不错的老师,说要去她那里读研。对于这位老师我其实心里是非常感激的。这里暂且不多说,后面会叙述。我记得那是 9 月 23 号的下午六点钟,我正在食堂排队。正当快要排到我的时候,老师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情况怎么样,现在手里有几个 offer。我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拿到了几个候补,我等下再确认一下。这里我提到了软件所,老师她直接问我去那里干什么哈哈哈。这个大概算是我和这位老师为数不多看法不同的地方了,就是我老师希望我走学术路线。而我想的只是打工以及 create my world。撂下电话,我给软件所负责联系我的学长发了条微信,问他有没有结果,但他还是让我继续等。其实我也清楚,等就是前面的人没有拿到更好的 offer。如果我前面那个名为 “车行” 的同学放弃了 offer,我就真的去软件所了,但他并没有,他拖到了最后才放弃。这也应该使得那个实验室在预推免阶段没有招到学生。怎么说呢,通过这种事情,我怎么能不感受到自己这一生都是被其他人操纵的呢。
那之后我回了一趟学校。去了选择接受我的那位老师的实验室,见了几位学长,然后参观了一下我即将入驻的实验室,要了几篇论文。从合川路到昌吉东路,又从昌吉东路到合川路,我跑了很多次。但那几次应该是恍惚的,我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虽然我那段时间住在合川路附近,而且基本两三周才勉强回去一次,但好像我也只是短暂地离开了昌吉东路一般。
故事本应该这样告一段落,但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想象。9 月 26 号夜里,我突然收到了一条邮件,邮件来自复旦大学,内容是:我的夏令营和预推免综合排名 waiting list 第一。这里要说明一个事情,就是我其实是报了复旦大学的预推免的。而且非常搞人心态的是,预推免的报名需要放弃自己夏令营中的 waiting list 资格。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报名了预推免,但是仍没有直接被录取,那么我就应该被放在预推免的 waiting list 中,而非是夏令营。按照夏令营 waiting list 高于预推免的规则,我还是捡不到资格(这可以说是上头的一个决定。我想我未来应该不会再做出这样的事情,如果有朋友真的看到这里的话,希望不要以为我是个容易冲动的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我报了复旦预推免,并且联系了先前联系的老师,这波直接没有被纳入考核范围,也就是预推免直接把我筛掉了。当时的情感并没有特别激动,我比较平静,平静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即使没有被预推免录上,也不可能通过夏令营的候补名额递补上去,如果前面的人要放弃的话那早就应该放弃了。所以当我又收到复旦大学这边的消息时,我当时是忐忑的,因为在此之前不少学校预推免结束,特别是清北那一堆,这很可能意味着预推免鸽子满天飞的时段终于到来了,而我手里还攥着一个 waiting list rk 1。
到了 9 月 27 号,我被之前联系的老师打了电话。当时我正在上班,还在写要交付给其他部门用的 sdk,这个微信电话让我有些激动。但同时,我也非常失落。我自认是一个比较看重承诺和感情的人。我在答应了本校那位老师之后,是万万没有想到事情还有改观。我给自己进行了一波心理建设——如果软件所找我了,那我就给他说爷留本校了,现在才来找爷?晚了!找不到学生自己活该吧!如果浙大候补到我了(好像有些不可能,毕竟 waiting list 105),我就说我校不知道比你们好到哪里去了,我去你们那里不知道被调剂给谁呢!如果是南大候补到我……那更不可能了哈哈哈。因为从程序上来说我是没有资格继续参与复旦推免流程的,我在被拒绝入预推免选拔后,都再也没联系过之前联系的老师,因为我觉得没什么希望了。但是 26 号晚上那一个邮件直接给我捞回来了,这是有点绷不住的。
所以我做了一件很帅的事,直接把复旦拒了。欸,那可能知道我去向的朋友就会怀疑了,这个好像和我的结果不太一样。其实没什么不一样的,拒绝了之后可以再给老师反悔哈哈哈。当时我非常的失落,因为我很想去这个实验室干活,从 2020 年的 12 月份我就觉得这个实验室是个不错的去向,然后 2021 年的 4 月份我就联系了实验室,并且还简单被面了个一个小时,况且实验室里面还有个之前有过联系的学长。在保外的这个过程中,我不断给我自己洗脑,不断地麻醉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去处。这其实也有点道理,就是因为我确实不想继续留在嘉定。而我家庭条件也不好,我觉得家里过简单的生活都已经很艰难了,而且这种艰难的生活一艰难就是 20 年,从我出生到我大学读完,我家庭情况没有任何的好转。我还是接触过一些同龄人,比如小学、初中、高中,至少我感觉小学里 70% 左右的家庭是比我家条件好的;初中则是 60% 左右;即使是我的高中,应该也还有 50% 左右。到了大学,我接触的人比较少,不过我估计应该也会有 70% 左右的家庭比我家条件好。这么说吧,在现代这个社会中,我家距离揭不开锅也没多远,而我这样一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好像又扯远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也并不想去做 cv。所以通过保外去另外一个学校,认识更多的人,去一个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我比较喜欢来到一个新环境中,这可能因为我小学换了 8 个班主任。
在我反悔的那个电话里,我跟老师说,给我半个小时时间考虑下好不好。这半个小时中,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其实我知道该怎么做。作为这个时代的学生,我从高一开始就听 “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个词语,我一度因为这个词语是北大一位教授 “发扬光大” 的而想去北大。后面我读了大学,感觉诚如其言。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自然有我的选择。但作为一个在传统家庭受传统教育成长的我,我也有我的选择。所以这半个小时我没干别的事,我就给我家里人打了个电话。我问我爸,我问我奶奶,问他们怎么看。他们说本校其实也是个很好的去向,因为有自己熟悉的环境——自己熟悉的老师,自己熟悉的同学,不需要再适应环境;因为老师给我的方向也很不错,是实验室里面出过成果的方向。而对我来说,我家里人说的这些事都不能算是好事。我喜欢见不一样的人,我喜欢去不一样的环境;我当时感觉自己也不喜欢做科研,我想的就是敲敲代码。最关键的还是我自认为是个比较给信守我对他人做出的承诺的人,反鸽这件事对我周围的一些朋友来说是件很简单的事,我其实也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当我要做出这样选择的时候我还是很难受。这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吗?我觉得是。但我并没有说那些认可反鸽、做出反鸽行为的人没有道德,我没有这个意思。
但我最后还是反鸽了。我对本校联系的老师非常感谢,因为她在我没有信心的时候给了我很大的支持。9 月初的时候,那时还没有预推免,我在另外一位老师的指点下联系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和我约了个时间,非常坦诚地给我讲了她的想法(我现在还记得一些那位老师说的话,比如我校计算机学科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升的,这虽说是需要学院一点一点的努力,但更简单的方式是一代又一代 cs 学生能够回到学校任教;实验室 cv 与 nlp 并重,每个人有科研指标,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这样实验室才有更多运转起来的底子;实验室允许研二实习;希望学校多一些科研领域上有话语权的人,现在企业界的人已经不少了(但我觉得还挺少的);让我可以去申请更好的学校,老师她愿意来给我保这个底;之前老师有一段时间不希望学院里的学生去其他学校,感觉自己都给其他学校培养人了,但现在觉得自己的学生到了更好的地方会提高我们学校和院系的外界评价,这好多了),我确实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也正因此,在反鸽的时候我就有更大的心理负担。其实我了解过,其他一些学校的反鸽都没有我这样纠结,是因为他们在本校或者外校联系的老师没有像这样坦诚地交换过意见,像我这样交流过并且非常认可老师看法的可能比较少。
于是这半个小时中,我和之前在学校联系的老师说明白了情况,也和复旦那边取得了联系,并确认了去向。可以说到这个时候,我的保研才告一段落。从 5 月开始,不,应该说是从 1 月开始,到 9 月 27 号下午,历时大半年的保研终于结束了。在得知这件事之后,我立刻回到我的工位,跟 mentor 说我今天下午请假了,明天照样请假,我要回出租房准备最后一天的信息填报和确认。实际上我要回出租房向本校联系的老师道歉。我一路小跑着回去了,推开门,坐到椅子上,打开电脑,用了不到 12 分钟写了一千多字的道歉信,直接发给了老师。而那之后就是睡觉。我一直躺着,我不知道我到底躺了多久,我刻意不去看时间,醒了之后就拿着手机去小区外的全家吃咖喱猪排饭,付款的时候我也不看时间。窗外的人还很多,所以可能并不是特别晚,可能字节才下班吧。但我并不知道是几点。吃完了之后就是回出租房继续睡觉,睡到第二天天微微亮自然醒。
这就是我的推免。
毕设
很不好意思地说一句,就是我的毕设题目甚至一开始给了我一种 “我毕不了业” 的感觉。
这是因为我们学院毕设的要求。
不知道看到这里的朋友还记不记得,就是我一开始在本校联系了一位老师。其实在 9 月末的时候,老师都已经给我安排毕设题目了。毕竟我之前没有接触过 nlp,所以给了我一个毕设题目用来练手 + 入门。当时网上搜了下感觉还是挺简单的,各种实现都有。但后面由于我跑路了,我的题目就被让渡给了另外一个同学(不过好像那个题目最后也消失了,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不过我还在那个毕设群里面,所以我为了不那么尴尬,还是希望这位老师来当我本校的监督老师。哈哈哈哈其实挺有意思的,就是这位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所以是让我去找研究生那边的导师出个题目。我也找了,但是由于我出租房的信号比较差,根本听不清老师在说什么,所以老师说了个项目问我能不能做我就直接答应了,其实当时我都不知道我答应了个什么。这让我后面贼长一段时间非常煎熬,因为那是我完全不了解的一个领域,而且哪怕是现在我也觉得它对我来说还是像个黑盒一样。
不过事情还是逐渐有转机,因为在我导的带领下我领悟了许多方法,我学会了逐渐肢解原本那个比较吓人的题目。至少在 2022 年 1 月的时候,我已经知道我可以做完了。其实用来做毕设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加起来也就 20 天左右的样子,这还是加上我熟悉原有项目的时间。想明白该怎么写和怎么改之后,代码都是出得非常快,寒假刚开始那段时间由于我整个人处于人生赢家状态,所以出活儿也出得非常快。在这里还是要感谢在那段时间里和我聊天和我说话的朋友们,是她们给了我勇气和动力攻克眼前并非难关的 “难关”。毕设里面应该有致谢部分,我会好好感谢你们的。
转眼间就来到了这个学期,这学期我一开始接了实验室里面的一个活儿。其实听上去很简单,但我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前前后后整了一个月,这让我意识到我自己在编程以及设计这两方面都还是太弱了,所以最近也有计划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感觉自己还处在一个需要丰富见闻的阶段,我还需要看更多的项目和设计,了解更多的背景。
现在这个毕设做的差不多了,然后正在写论文。
最后
或许我后面会再加一些内容,但是我不想告诉各位我会加些什么,也不会告诉我什么时候加。嘿嘿。